想起汉龙集团曾经的雄心壮志要成为国内最大的聚光光伏发电机供应商和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商业发电公司,再看看如今的荒草丛生,刘汉会不会也心生悲凉?NO.2 光伏回暖骤遭质疑 谁是银行坏账元凶?有人说,中国光伏行业目前可以看的有两件事:一件是产品出货量,这事关企业的盈利能否真正在2014年好起来及行业是否真正回暖;另一件是最近的事,即中美两国关于光伏业的新一轮纷争,因为,这对光伏业心理层面的影响还比较大。
支持偏远地区利用光伏发电解决无电和缺电问题。目前,潞安太阳能年产能达到600MW一体化,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光伏电池技术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核心。
对于像潞安太阳能公司这样的企业所涉及的多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等项目,《意见》都提出了具体扶持措施。二是缩小建设用地征收范围,将建设用地征收范围缩小到生产区、生活区和场外永久性道路三部分。去年年底在同煤集团塔山煤矿一侧的荒坡上,完成建设的7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已经成为塔山工业园区里一道别致的风景。这就是同煤太阳能,该项目于2013年7月开工,到2013年底已完成的建设在财税政策支持方面,完善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机制,在2015年前,对光伏发电实行增值税即征即返50%的政策;对分布式光伏发电自发自用电量免收随电价征收的各类政府性基金和附加;企业研发费用符合有关条件的,可按照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对光伏发电实行增值税即征即返50%的政策,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发展潜力大的光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1月17日,山西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出多项优惠政策并提出发展目标:2015年底,山西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力争达到200万千瓦,2020年底,力争达到500万千瓦。支持偏远地区利用光伏发电解决无电和缺电问题。现在日本和德国正在走出福岛核事故之后那种非理性反核浪潮,日本已经宣布重启核电。
有分析认为,如果美国裁定征税,光伏业将遭遇全面设限,不少企业的处境将雪上加霜。另外,在转换效率方面,晶硅类的产品,现在有多晶、单晶,基本上多晶类的产品基本上转换效率达到17%、18%这样的水平,而单晶类的一些产品可以达到20%以上的转换效率。这需要考验企业的财务能力,而且还要考虑未来当你的产能真的布局在那里的时候,是不是这个市场还是那个市场。原来连续多年,欧洲都是全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但是到了去年,中国大陆的国内市场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大光伏市场了。
不过梅新育却显得相当乐观。梅新育表示:正因为这种效率的差距一时弥补不来,美国好些企业就越想指望想用政治上面的保护措施,而美国的政治体制又使得这样的一种保护主义倾向比较容易实现。
然后从衰减角度来说,可能晶硅类产品衰减比较小的,而薄膜类的产品现在衰减这些方面还是很难在技术上实现一个很好的控制。而薄膜类的产品现在转换效率相对来说还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在10%到12%范围之内。据樊振华介绍,从初始投资方面,可能同样产能的晶硅类的产品还有薄膜类的产品,薄膜类产品成本能达到晶硅类投资的三到四倍。现在英利已经在市场上杀出了一条血路,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得到了大多数的客户的认可。
我相信光伏产业最后生产的环节,它的生产能力转移是比较容易的,所以我觉得美国搞这么一个双反,就是对台湾地区限制了,很快也会向别的地方去转移。樊振华表示,目前英利在美国市场占到其出货量20%左右水平,英利的产品之所以在美国受欢迎,一方面本身因为质量这些方面的一个很好的把控,另外一方面英利本身一整套的品牌的培养体系。另外,由于中国市场发展迅猛,现在包括英利在内的很多中国企业国内市场已占到20%到30%的一个水平。比如说在第一次双反调查的时候选择了泰国的市场,然后欧盟当时的调查选择了印度这样一个市场,首先选择的过程本身是不是具有科学性,这个打了一个非常大的问号。
不过,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2月28日做客中新网视频访谈间时对此表示:美国的第二轮双反肯定对一些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企业来说会带来打击,但是从我们整个光伏产业的影响已经不能跟2011年的时候相比。另外,转型薄膜光伏还可能遭遇高成本的考验。
说到倾销,我觉得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中国产品在世界上是不存在倾销的,樊振华说。这几年的双反,确实给我们的光伏产业生产经营带来了很大困扰,也使得我们连续两年出口下降。
这也可以说是针对中国大陆企业做出的应对措施进行的围堵,之所以要进行这种围堵,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应该说体现了它们双反这种规定,这一套体制系统,本身天生的漏洞和低效率;另外一个方面,它也暴露出来了美国,应该说还包括欧洲光伏产业,特别是晶体硅的光伏产业这方面效率的低下。所以这次的双反影响力已无法可上次相比。如果这种传统化石能源的价格有了比较明显的下跌,光伏产业的成本和价格不能够下降,是不能竞争的。因为是传统化石能源此前十年的牛市造成油价等成本的上涨,这才带来了光伏产业迅速的膨胀和繁荣。这是继2011年以来美国第二次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展开的双反调查。因为经过这两年的调整,我们光伏产业,市场等等各方面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所以它还不至于,还不需要把这薄膜产品当做双反的对象。无论是美欧自己,还是中国,这方面的生产都还是非常小的。
美国双反为何卷土重来?据中新网能源频道了解,本次双反是美国继2011年以来第二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的双反调查。这对油气价格来讲是一个下行的压力,在这种情况,如果光伏产品不能加快技术进步和生产组织的进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降低销售价格去跟传统化石能源竞争,而是企图用贸易保护的手段来人为的维持,是维持不下去的。
但是正是在这种干扰当中,也体现出来了我们整个光伏产业比较强的自我调整的能力,包括我们整个政策和整个经济体系的调整能力。光伏巨头否认存在倾销那么中国企业到底存不存在倾销行为呢?对此,樊振华表示,中国光伏产品在世界上不存在倾销行为。
据樊振华介绍,如果想去往薄膜光伏方面去转型,这个难度比较大。据悉,与上次不同的是,此次双反同时对原产于中国台湾地区的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这里说的是商业化生产的,在实验室水平可能相对比较高一些,但是在商业化生产现在是这样一个基本水平。他同时表示是美国采取的不正确的调查体系,才导致了中企遭受高额双反税率。
因为薄膜光伏本身投资规模是非常大的。梅新育表示:美国要对我们搞第二轮双反,肯定对一些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企业来说会带来打击,但是从我们整个光伏产业的影响已经不能跟2011年的时候相比。
从去年的统计来看,日本已经跃居我国第一大光伏产品出口市场。这样一来的话,因为美欧方面自己涉及的利益还不够大。
对于全球光伏产业来说最大的竞争者不是同行,也不是哪个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它最大的竞争者是传统化石能源。所以从这个点来看的话,是一个非常不妥当的,或者是不合理的这样一种调查体系,导致了最终网友看到比较高的双反税率。
另外一点,如果你选择一个起步产业,那可能它本身自己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中国的光伏业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发展产业,拿中国的光伏业去跟一个刚走路的小孩比,肯定成本要低很多。据梅新育介绍,在出口市场上,这两年我国光伏产业市场多元化调整相当快,美国和欧洲在中国大陆光伏产品出口当中所占的比重有了比较大的降低,新兴市场和日本增长相当快。晶体硅光伏企业转型薄膜光伏未必安全中新网能源频道梳理发现,几乎每次反倾销晶体硅总是首当其中,而薄膜光伏则能幸免据了解,直接出口的部分较无疑义,但间接出货到美国的数量,由台厂各自解读与认定,所以各家业者直间接输美发货量统计排序,不一定与台厂的总产能或直接输美发货量排序相同。
美国商务部发给受调查的太阳能台厂的问卷,要求填写直接与间接出货到美国的产品量与出口价格。外界估计,由于此次受调查台厂有十多家,故美方应会依照各业者输美发货量等因素,抽样决定应诉代表。
茂迪与新日光成为台厂代表的可能性较大,不过业者同时认为,昱晶也有可能成为应诉代表,美方或在这三家电池厂中,选取一至三家担任应诉代表。美国商务部(DoC)原本预计于2月28日公布光伏反倾销案件的台湾应诉代表厂商,不过业者指出,因调查资料众多,作业程式来不及,最快延至下周出炉,最晚3月14日前会公布。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于2月中初步裁定,中国与台湾的太阳能业者,有对其国内太阳能产业造成损害,必须再深入调查,因此商务部的反倾销调查将持续进行,预计初裁6月底宣布据了解,直接出口的部分较无疑义,但间接出货到美国的数量,由台厂各自解读与认定,所以各家业者直间接输美发货量统计排序,不一定与台厂的总产能或直接输美发货量排序相同。